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策略
主讲人:徐 涵
课程提纲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对我国课程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五种典型模式,对每种典型模式的特点及不足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当前的改革实践提供借鉴。同时本课程从职业教育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对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
课程时长
90分钟
录制时间
2013年5月
课程提纲
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发展
1.“拿来主义”阶段
2.“国外经验,本土化探索”阶段
3.“创建中国特色”的阶段
二、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五种典型模式
1.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进行综合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
2.借鉴CBE课程模式,进行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探索
3.“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探索
4.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课程的探索
5.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探索
三、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部
2.内部
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1.从理论上解决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准确定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2.树立为“顾客服务”的课程改革理念
3.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的研究,提高职教课程开发水平
4.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
5.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课程改革策略
了解教师
徐涵,女,1964年生人,辽宁朝阳人。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教育所哲学博士,现任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科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特聘客座教授等职。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荣获全国首届黄炎培杰出教师奖、全国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理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