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811-9908
课程总库-详情页

教学成果的内涵与特征——北京市的理解和操作

12 个评论    共 2 集

授课教师:耿申

立即试听

  •  

    教学成果的内涵与特征

    ——北京市的理解和操作

    主讲人:耿申

    课程简介

        1994年3月14日,《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国务院令第151号)正式发布。该条例的出台,旨在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促进《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的贯彻实施,进一步规范教学成果奖励的评选,鼓励、推动教学实践和研究,教育部起草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3年6月,教育部委托的“第一期全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培训班”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在这次培训班上,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耿申研究员以“教学成果的内涵与特征”为题,向学员们讲述了北京市在教学成果评审操作方面的实践性探索,以及对相关概念及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课程时长

        59分钟

    录制时间

        2013年4月

    课程提纲

        一、教学成果评奖依据

        二、北京市在教学成果评奖方面的探索

            (一)北京市2012年评奖情况

                    1.分组情况

                    2.分学科获奖率

                    3.获奖成果的主题分类及比重

            (二)北京对于教学成果奖相关概念的理解

                    1.内涵

                    2.外延

                    3.定义

                    4.相关名词解释

            (三)对教学成果内涵认识的逐渐深化

        三、对于其它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的异同

            (二)“教学”的狭义和广义理解

            (三)课堂教学成果的操作难点

            (四)三个基本假设

            (五)一个共同使命

     

  • 了解教师

    耿申

    耿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 第一集 00:30:45
    第二集 00: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