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学实验平台规划建设
主讲人:刘玉龙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中,主讲人结合城市规划政策变迁的大背景,系统分析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变化对高校空间建设产生的影响;从社会、学校、院系三个层面介绍了高校科研平台公共属性的具体体现,详细讲解了高校科研平台的具体工艺要求;结合实例指出了我国高校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需要改进之处。他认为,高校科研平台的建设应关注平台建设的人文主义精神倾向,为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预留空间。
课程时长
116分钟
录制时间
2017年7月
课程提纲
一、当代校园建设新特点
二、科研平台的公共属性
1.社会层面
2.学校层面
3.院系层面
三、科研平台的工艺属性
四、规划层面的案例研究
五、建筑层面的案例研究
了解教师
刘玉龙,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任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师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编委。曾任《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主要起草人,在《建筑学报》《建筑师》《新建筑》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曾参与设计多项博物馆建筑项目、教育建筑项目、科研实验建筑项目和医疗建筑项目,其中参与设计的清华大学医学院项目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和北京市优秀设计一等奖。
观看:16次
观看:14次
观看:13次
观看:19次
观看: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