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次转向
主讲人:史怀刚
课程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经过三次重要转向,历久而弥新。本课程中,主讲人分别对其进行了详细讲解,第一次转向是商周之际,从巫文为主题转向重视人文价值,中国先贤超越了早期鬼神天命观,发展出以德配天的人文理性。第二次转向是1915开启的新文化运动,勇于革新的先行者们将传统文化视为批判对象,希望通过引入“德”“赛”二先生,解构传统世界观和伦理观,以期建构出中华文化的现代性,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文化丛林寻求可靠基石。第三次转向是党的十八以来,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重新定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之视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当代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两个结合”方法论。
课程时长
54分钟
课程提纲
一、第一次转向:商周之际
二、第二次转向:新文化运动
三、第三次转向:党的十八大以来
了解教师
史怀刚,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国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孔子学会理事,暨南大学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广东省一流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主持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指导项目为“中国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