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与应用实践
——以物理学课程教材为例
课程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教材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教材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本课程中,主讲人介绍了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材建设的趋势与必要性,通过山东大学物理学新形态教材的建设研究实践情况,结合新形态教材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提出了教材建设的三类内容机构、五种资源形式、六个建设原则和教材应用三原则的教材建设建议,强调了教材建设要有效引入课程思政,使教材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进而通过倾力投入、团队建设和推广应用更好地实现教材建设的长效机制。
课程时长
39分钟
课程提纲
一、新形态教材建设的趋势与必要性
二、物理学新形态教材建设实践
三、新形态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四、关于教材建设的几点体会及建议
了解教师
刘建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基础物理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委员、《大学物理》编委等。长期从事基础物理课程教学和纳米半导体材料研究。主持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一流课程,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