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门”与人生智慧
主讲人:谢清果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中,主讲人从《道德经》中总结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并阐释了老子在《道德经》中关于“门”的人生思考。他指出,“门”是生活世界中的一种独特的媒介,分享与联系着世界上的人与物。它是人类栖息的家园,给人温馨的家的想象;但它又让人不得安宁,让其身份象征阻隔人们的相亲相爱,呈现为社会交往之门。《道德经》在五章五处提及四个“门”:“塞其兑,闭其门”阐明了人类如何复归生活世界的操作方式,也就是说,人类不仅要管束自己身体的感官之门,而且要约束自己心灵的欲望之门;“众妙之门”是作为万物本源的道,是人跟世界打交道的基本方式;“天门”“玄牝之门”则剖析了安顿自我、生命传播的意义。他强调,人与“门”同在、永在,只有深刻地理解与把握好“门”的媒介意义,才能处理好与万物的一切关系,从而畅游“门”内“门”外。
课程时长
80分钟
课程提纲
引言
一、作为社会交往媒介的“门”
二、塞其兑,闭其门:老子之“门”从实至虚的操作意象
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之门道的人生智慧
四、天门开阖,能为雌乎:老子之门的生命自主意识
了解教师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重点智库培育单位·厦门大学福建文化传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福建省传播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华文化传播研究。联合主编有《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中华老学》三部集刊,主编有《华夏传播学文丛》《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等七套丛书,出版《华夏自我传播的理论建构》《华夏礼乐传播论》《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等著作34部,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2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在《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